身為一個長期著迷於各種奇特寵物的觀察者,我家陽台簡直就像迷你動物園。我得說,陸龜真的佔據了我心中一個很特別的位置。牠們那種沉穩緩慢、彷彿看透世事的步調,跟常見的寵物貓狗完全不同。每次看著牠們在陽光下悠哉啃食菜葉,內心就特別平靜。這幾年養了幾種不同陸龜,踩過坑也累積不少心得,這本陸龜圖鑑紀錄的都是些實在話。
目錄
蘇卡達象龜
記得當初在爬蟲展第一次看到蘇卡達幼龜,那圓滾滾的樣子讓人忍不住就想帶回家。牠們絕對是陸龜圖鑑中體型成長速度驚人的代表。
形態特徵
這種龜最顯眼的就是那身淺棕色到象牙色的巨大甲殼。幼龜時期甲殼上的盾板邊緣顏色較深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顏色反而會變得均勻淺一些。牠們的前肢外側覆蓋著一排明顯的大型鱗片,看起來非常粗壯有力,完全就是為挖掘而生的裝備。老實說,我家那隻”饅頭”現在體重已經超過30公斤了,移動起來真的像台小坦克,非常有存在感!
生活習性
提到蘇卡達的生活習慣,高纖維、低蛋白質絕對是飼養鐵則!當初就是不懂這點,給牠吃了太多動物性蛋白質(那次不小心混進的貓糧真是個大錯誤),結果害牠出現可惡的隆背現象(甲殼生長異常隆起),獸醫還特別警告我。牠們真的超級愛挖洞,夏天時在地下室給牠弄了個大沙池,結果牠可以連續挖上好幾小時不休息,破壞力驚人(我的盆栽因此犧牲了好幾盆)。
種屬分類
- 學名: Centrochelys sulcata
- 定位: 蘇卡達是公認的非洲大陸陸龜之王,也是世界第三大的陸龜種類(僅次於亞達伯拉和加拉巴哥象龜)。
蘇卡達象龜關鍵飼養參數對照表
項目 | 幼龜時期 (背甲 | 亞成體 (背甲15-30cm) | 成體 (背甲>30cm) |
每日食量 | 體重5-8% 的葉菜/牧草 | 體重3-5% 的葉菜/牧草 | 體重1-3% 的葉菜/牧草 |
活動空間 | 至少 120cm x 60cm 飼養箱 | 室內最小 2m x 1m空間 | 絕對需要戶外大空間圍欄 |
飲水頻率 | 每日提供新鮮水盆,需常泡澡 | 每日提供水盆,每週泡澡2-3次 | 每日提供大水盆,喜歡泡水 |
底材深度 | 5-8cm (避免誤食) | 10-15cm (滿足挖掘慾) | 至少30cm以上深沙土區 |
溼度需求 | 50-65% (避免過乾) | 40-60% | 30-50% |
豹紋陸龜
豹龜的殼紋實在太美了,那種獨特的黑色斑點和黃底,每隻個體的花紋都獨一無二。這絕對是陸龜圖鑑裡最吸睛的品種之一。但養起來?真的沒那麼簡單。
形態特徵
豹龜最迷人的就是牠們背甲上醒目、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條紋,底色則是奶油色或淡黃色。幼龜的斑點通常是實心的圓點,超級可愛!但隨著年紀增長,斑點可能會變得比較複雜或呈現放射紋路。牠們的背甲比較高聳,成圓頂狀,特別是靠近頸部的地方(學名叫頸盾)通常只有一枚,這點跟很多其他龜種不同。我得承認,每次看到牠們在陽光下伸展脖子曬背,那個背甲的花紋真的會讓人著迷。
生活習性
豹龜最讓人頭痛的就是它們敏感的腸胃!剛開始養我那隻叫”點點”的時候,真沒少跑獸醫院。新鮮、多樣化的高纖維野草和低水份的深綠色蔬菜(如:桑葉、車前草、蒲公英葉、菊苣)是最好選擇。絕對要避開水分過高的蔬菜水果(像生菜、小黃瓜、番茄、水果),除非你想看到拉稀! 牠們需要非常高強度的日照和較高的熱點溫度(32-35°C)才能幫助消化和代謝。點點就曾經因為保溫沒做好,腸胃停滯了好幾天,嚇得我半死。
種屬分類
- 學名: Stigmochelys pardalis (舊稱 Geochelone pardalis)
- 亞種: 主要分為:
- 常見豹龜: 分布較廣,殼較高,花紋變化大。
- 巨人豹龜: 主要分布在衣索比亞、索馬利亞部分地區,潛在體型更大,幼體花紋常呈明顯的放射線條。價格通常也更高。
紅腿陸龜
如果你問我哪種陸龜最適合新手入門,性格又相對活潑,那我會推薦紅腿陸龜。牠們顏色討喜,適應力也比較強,是我認為在陸龜圖鑑中對環境耐受度較高的選擇。
形態特徵
紅腿的名字來源很直觀,就是牠們四肢甚至頭部常有的鮮豔橘紅色或櫻桃紅色斑塊(但顏色深淺個體差異很大)。牠們的背甲底色通常是深棕色或黑色,每塊盾板中間則呈現淺黃色或奶油色。成年雄性的背甲中部會有明顯的”蜂腰”(向內凹陷),而且尾巴通常又粗又長。我那隻叫”櫻桃”的紅腿,每次看到它鮮豔的紅腿在爬行,心情都會變好。
生活習性
紅腿是比較偏向雜食性的陸龜(雖然還是以植物為主),這點跟蘇卡達、豹龜很不一樣。牠們在野外會吃腐肉、蝸牛甚至糞便來補充動物性蛋白質!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除了提供大量深綠色葉菜、無毒野草、小花(如扶桑花、玫瑰花)外,偶爾(約一兩週一次)可以補充一點點動物性蛋白。我試過給櫻桃一點點煮熟的雞胸肉碎(真的很小塊)或品質好的陸龜專用飼料(含少量蟲乾成分),牠會表現得特別興奮。牠們來自熱帶雨林邊緣或草原,因此對溼度需求比較高(60-80%),也需要能躲藏的地方。我發現牠們在稍微潮濕一點的環境下(配合良好的通風),食慾和活動力確實更好。
種屬分類
- 學名: Chelonoidis carbonaria
- 分佈: 廣泛分佈於南美洲北部(如巴西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、蓋亞那、蘇利南、法屬圭亞那)以及一些加勒比海島嶼。
- 近親: 黃腿陸龜 (Chelonoidis denticulata),體型通常更大,四肢顏色為黃色而非紅色,對溼度要求更高,市場上較少見。
歐洲陸龜
歐陸算是體型比較適合一般家庭飼養的龜種,尤其對於居住空間有限但又想養龜的人來說。牠們是陸龜圖鑑中溫帶陸龜的經典款。但在台灣的夏天,牠們的降溫需求真是個挑戰。
形態特徵
歐陸的背甲顏色變化很大,從溫暖的黃褐色、橄欖色到深棕色都有,上面通常有深色的斑塊或放射紋。牠們的腹甲(胸甲)是純黑色帶有明顯的黃色邊條紋。體型緊湊,四肢覆蓋著較大的鱗片。整體看起來就是很古典優雅的感覺。我家那隻”石頭”的殼色就很特別,是帶點金黃的底色。
生活習性
歐陸原產地中海地區,意味著牠們需要明顯的日夜與季節溫度變化以及絕對必要的冬化(冬眠)來維持長期的健康與繁殖能力。這點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地區特別需要注意!每年冬天,我會在冰箱蔬果層(嚴格控溫在5°C左右)布置一個安全的冬眠盒讓石頭冬眠約8-10週。夏季則必須提供陰涼處甚至室內空調環境,避免中暑(經歷過一次,超可怕!)。牠們的食物以高纖維、低蛋白、低草酸的各種野草、菊科植物(蒲公英、苦苣)、特定花卉為主。我發現牠們特別愛吃桑葉和車前草。
種屬分類
- 學名: Testudo hermanni
- 亞種:
- 東部赫曼陸龜: 體型通常較小,尾巴末端有一個明顯的角質尖刺,腹甲的黑帶紋是兩條連續的縱帶。比較常見。
- 西部赫曼陸龜: 體型較大,尾巴末端尖刺較小或不明顯,腹甲的黑帶紋常常斷開或呈斑塊狀。較少見。
- 保育狀態: 受到CITES附錄II的保護,購買時必須確認合法來源證明文件!千萬別買來歷不明的個體。
星龜
星龜的美,大概是所有龜友公認的。牠們的背甲花紋實在是太精緻了,完全就是陸龜圖鑑中的超級巨星(名字也由此而來)。但美麗的外表下,是出了名的飼養難度啊!
形態特徵
星龜最令人驚艷的就是它們背甲上鮮明、對比強烈的放射狀黃色條紋(通常是每塊椎盾和肋盾上都有),在深棕色或黑色的底色上,構成宛如星星的圖案。腹甲也有類似的放射狀深色條紋。牠們的背甲形狀是明顯高聳的圓頂狀。這種獨特的美貌讓人一見難忘,但真的不好伺候。
生活習性
- 脆弱的呼吸道: 這是星龜飼養最大的挑戰!牠們對空氣品質和溼度變化極度敏感。環境通風不良、粉塵過多(例如某些墊材)、甚至是溫差過大,都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(流鼻水、張口呼吸、發出聲音)。我那隻名叫”阿星”的為此進出獸醫院好幾次,醫藥費驚人。現在我把它養在專門設置的房間,配備超強的空氣過濾器,溼度嚴格控制在60-70%,溫度穩定,才終於穩定下來。
- 食物要求嚴苛: 牠們需要極高纖維、低蛋白、低草酸的食物。大量的混合乾草(如提摩西草)混合新鮮的陸龜專用飼料、低草酸野菜(如桑葉、車前草、蒲公英葉、菊苣)是基礎。水分過高的蔬果絕對要避免!
- 需要安全感: 牠們天性比較膽小緊迫,環境中需要提供多個躲避處。阿星就特別喜歡擠在一個半圓形的樹皮躲避洞裡。
種屬分類
- 學名: Geochelone elegans
- 分佈: 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斯里蘭卡。
- 保育狀態: CITES附錄I保護物種,國際貿易受到嚴格禁止。在台灣,合法飼養的人工繁殖個體在市面上非常稀少且價格高昂,購買時絕對必須確認合法來源證明文件(CITES證書)!任何宣稱是野生個體或來源不明的星龜都不該碰。
五大熱門陸龜飼養難度與需求總覽
品種 | 腸胃耐受度 | 呼吸系統敏感度 | 溫溼度要求寬容度 | 空間需求 (成體) | 活動性格 | 新手友善度 |
紅腿陸龜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活潑 | ★★★★☆ |
歐陸陸龜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溫和 | ★★★☆☆ |
蘇卡達龜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巨大 | 活潑 | ★★★☆☆ |
豹紋陸龜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較害羞 | ★★☆☆☆ |
印度星龜 | ★★☆☆☆ | 極高 | 要求精準 | ★★★☆☆ | 害羞 | ★☆☆☆☆ |
陸龜飼養者必備的基礎觀念清單
養陸龜真的不只是給個盒子放點食物那麼簡單。這幾年下來,我深刻體會到幾個絕對不能妥協的重點,這些都是血淚換來的經驗:
- 環境永遠是王道: 空間不夠大、溫度沒達標、溼度不對、光照不足(特別是UVB品質和強度要夠)、通風不良…任何一項出問題,龜遲早會生病。投資在好的環境設備上,遠比將來付龐大醫藥費划算得多。有些前輩說”窮設備養不好龜”,雖然直接,但真的有道理。
- 飲食是健康的基石: 餵錯食物會直接導致龜龜的肝腎衰竭、代謝性骨病(軟殼)、結石、隆背等嚴重問題。記住:高纖維、低蛋白、低磷、低草酸、適當鈣質補充才是王道!新鮮蔬菜野草是主力,市售的優質陸龜飼料是良好輔助(但絕不能是主食)。
- 水源與衛生: 乾淨的飲水盆要隨時都有。定期泡溫水澡(尤其是幼龜和蘇卡達)對促進排泄和補充水分非常重要。環境的清潔消毒更是杜絕寄生蟲和病菌的關鍵。我現在習慣每週徹底清理消毒一次龜窩。
- 預防勝於治療!定期健檢: 找一位專門看爬蟲類的獸醫師!每年至少做一次糞便檢查(查寄生蟲)和基礎健康評估。龜很會隱藏病徵,等牠們明顯表現出不適時,往往已經很嚴重了。每次帶石頭和阿星去健檢,都覺得這錢花得很安心。
- 耐心與長期承諾: 陸龜是長壽動物,動輒可以活上數十年。養龜前務必問問自己:未來幾十年的人生規劃裡,是否有牠的位置?是否能承擔龐大的成體飼養空間需求和可能的醫療費用?當饅頭從手掌大小長到像塊大石頭,需要整個陽台空間給牠時,我才真正理解”長期承諾”的重量。
陸龜飼養初學者最容易踩的3大地雷
- 錯誤食物 + 營養失衡: 只餵單一菜葉(如A菜、大陸妹)、亂餵水果、給高蛋白貓狗糧鳥飼料、不補充鈣粉與維生素D3 → 結果:隆背、軟殼、結石、內臟損傷。 千萬別發生!
- 環境配置完全錯誤: 用養魚的水族箱(通風極差)、沒熱點/UVB燈、太小逃脫不了的水盆、底材誤食風險高(如細沙、玉米艮)→ 結果:呼吸道感染、拒食、代謝性骨病、腸阻塞。 真的看過太多慘案!
- 忽略寄生蟲威脅: 從環境或新引進的龜帶來寄生蟲(原蟲、線蟲、絛蟲),未經檢查驅蟲就直接混養 → 結果:整群龜感染、腹瀉、消瘦、甚至死亡。 定期驅蟲真的很重要!
陸龜飼養Q&A:三個關鍵問題
問:陸龜需要每天餵食嗎? 答:幼龜需要天天餵食,提供充足營養支持快速成長期。亞成體可以視情況改為每週停餵1天,幫助腸胃休息。健康的成龜甚至可採隔天餵食,或每週停餵1-2天,模仿野外不易獲得食物的狀態,避免過度肥胖和代謝問題。我很明顯感覺到櫻桃在調整為隔天餵食後,精神反而更好,食慾也更旺盛了。
問:我的陸龜為什麼一直睡覺/不太活動? 答:活動力下降有很多可能原因:
- 溫度過低: 檢查熱點溫度是否足夠?環境整體溫度是否在適宜範圍?
- 生病: 呼吸道感染、寄生蟲感染、消化問題等都會讓龜嗜睡。
- 光照不足/UVB燈失效: UVB燈管壽命約6-12個月需更換,光照不足影響代謝活力。
- 環境壓力: 空間太小、無遮蔽躲藏處、人或其他寵物過度干擾。
- 季節變化: 有些龜在換季時會稍微懶散些。 如果伴隨食慾不振、異常叫聲、流鼻水、眼睛腫脹等症狀,務必立即就醫! 去年點點有陣子特別懶,一檢查才發現是體內寄生蟲作祟!
問:陸龜一定要曬太陽嗎?用UVB燈夠嗎? 答:自然陽光永遠是最佳選擇! 陽光中的光譜是人工燈具難以完全複製的。只要條件允許(溫度適宜、有遮蔭處、環境安全無逃脫或被掠食風險),每週至少讓龜曬1-2次自然陽光(每次15-30分鐘起),效果遠勝UVB燈天天照。 當然,UVB燈仍是無法曬太陽時的必要替代品(特別是冬季或陰雨天),但燈管要定期更換(建議每6-10個月換新)。我會在週末天氣好時,把龜龜們移到陽台的安全圍欄裡曬太陽,看著牠們在陽光下舒展四肢,感覺特別療癒。
參考資料
- 烏龜品種全圖鑑:從水龜到陸龜,常見寵物龜品種一次看懂!
- 臺灣爬蟲類協會:提供飼養知識、醫療資訊、合法飼養觀念推廣。
-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然史教育資源:有關臺灣原生龜鱉類及外來寵物龜的基礎生物學知識。
- 農委會林務局 CITES 物種進出口管理規定:確保飼養寵物龜的合法性來源查詢。
- 美國加州大學獸醫學院龜類健康中心資訊:國際上權威的龜類飼養與醫療資訊來源